close

【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】夜晚光線,原來會影響人的心情好壞。美國研究者以老鼠實驗後發現,暴露在不同燈光環境的老鼠,其心情與腦部變化也會產生波動,研究顯示,暴露在藍光或白光線下,心情容易鬱卒,反而處在漆黑或是紅光環境時,心情會為之大好,研究者認為,老鼠對光線出現的反應,也可以適用在必須值夜班的人類身上。

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者利用西伯利亞倉鼠(或稱三線鼠)作實驗,實驗中,倉鼠被安排連續4周在夜晚時,分別處在沒有任何燈光、淡紅光、一般類似燈泡的淡白光與淡藍光4種狀態,接著再對比倉鼠的情緒反應,包括用喝糖水的多寡來判斷情緒是否出現起伏。結果發現,被安排在沒有燈光的組別,喝下最多的糖水,其次為紅燈組,其餘的白光或藍光組,喝下的糖水卻明顯低許多。

研究者指出,由於倉鼠情緒越惡劣,食慾就越差,說明睡前暴露在藍光下心情影響最大,其次是白光,暴露在紅光環境下的老鼠,則較少出現類似沮喪的症狀,腦部有關控制憂鬱現象的變化也較少,研究者尼爾森認為,此項實驗可應用在值夜班的人,因為事先知道那些燈光刺激會產生何種後果,他說,「我們發現如果暴露在紅光下,對值夜班的人心情與健康較無影響。」

另外,研究者也觀察了倉鼠瞳孔的感光細胞,也就是「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」(ipRGCs),該細胞雖不會影響視力,卻是負責偵測光線並向腦部傳達訊息,以控制生理時鐘運作的重要角色,簡單來說,此細胞會影響到何時該睡覺或保持清醒,「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」對不同光線的波長有不同反應,對於藍光反應特別明顯,對紅光的刺激最不敏感。

實驗中暴露在藍光下的老鼠,其神經上的「樹突小刺」(dendritic spine)會變得相當不活躍,進而影響到細胞之間訊息傳導。醫學已證實,憂鬱現象的出現與樹突小刺較不活躍有關。

研究者尼爾森進一步表示,「從行為表現及腦部的改變,都指出了倉鼠對於不同光線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的反應。」

另外,研究者認為,本次動物實驗結果除了人類適用外,也建議人們在睡前,應盡量避免來自電腦或電視等電子產品燈光的刺激,如此睡眠或心情較不會受到影響。

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《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》期刊。

圖說: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以動物實驗發現,夜間暴露在紅色光線下,心情最不易受到影響,暴露在白光或藍光下,容易出現憂鬱的反應。(photo by Vasanthakumar on Flickr -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)

 

來源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研究-夜晚光線-影響心情好壞-080200638.html

arrow
arrow

    絲薇美容美髮客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